2023
03/01
15:27
來源
無錫日報
分享
“核心素養”時代,教育只有回歸“人”的本質,才能更好地面對不確定的未來。新課標下,教學如何提升,校長需要怎樣的領導力,如何引導教師成為課程的領導者?2月25日,無錫市首次舉辦“校長論壇”。
本次論壇的主題是“課程領導力:核心素養視域下的課程融合與創生”,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專家工作組成員,杭州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張華以及各區(市)教育局負責人,校長代表,市教科院、教師發展學院相關負責人齊聚一堂,共同探討課程融合創生下高質量育人的新路徑。
面向未來,課程改革如何進行
2022年3月,教育部印發《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標志著新一輪課程改革拉開序幕,描繪了未來十年乃至更長時間義務教育階段的育人藍圖。如何理解此次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教師如何改變和實踐?作為中國二十年課程改革深度參與者的張華在當天論壇上圍繞“核心素養視域下的課程融合和創生”,以《讓學生創造著長大——基于未來教育觀的課程改革》為題作主題報告,給出了自己的見解。
新時代呼喚新課程理念。張華表示,未來教育觀是主張教育面向未來急劇變化和高度不確定的情境,培養學生適應變化并擁抱不確定性的態度、善于解決真實情境中復雜問題的高級能力、勇于承擔個人選擇后果并履行對他人和社會義務的責任感。因此,要讓學生從做題人轉變為做事人和創造者。
面對以未來教育觀為基本追求的課程改革,如何實踐?張華提出課程應人性化、“共同體化”、創造化和信息化。“以素養為本位的課堂教學應注重實踐性教學、歸納性教學和表現性教學,要讓學生在做中學、用中學、創中學,讓知識的學習成為再發明的過程。”
張華還強調,未來不再是讓復印機“隆隆”地印題目,而是把教科書的觀念、知識和方法轉化成與真實情境相聯系的課堂探究任務,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理解學科、理解生活。“老師不再是一個滔滔不絕地講的人,而是一個流動的教練,去指導各個任務小組的學生。”
今天我們需要怎樣的校長
校長是學校改革的組織者和推動者,承載著學校發展的重要使命。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教育改革發展步入了新的歷史階段,對學校、校長和教師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戰。“今天,我們需要怎樣的校長?”活動中,市教育局局長宋新春描繪了新時代學校校長應具備的品格和形象。
宋新春認為,站得高、立得實,是今天的校長應具備的能力,此外還應做一個有造詣的人,有擔當的人,有創新的人,有魅力的人,賞罰分明的人。
他解釋,校長具備的造詣,一方面是指在專業方面有專長和影響力,另一方面是在辦學治教上具有領導力。“希望校長們扎根課堂教學一線去研究,提升影響力,更好地發揮指導和引領作用。還希望校長們持之以恒地去研究、學習和積累,鍛煉自己帶團隊、管理等方面的能力,把圍繞大局追求的目標化為大家共同的目標和一致的行動。”
在他看來,當全市上下弘揚“四敢”精神,校長們也要敢闖敢突破,求創新求突破,要學會從每一件小事上做出大意義,每一件平凡事上做出新意義。無錫能夠在激烈的城市競爭中保持領先,從根本意義上是無錫人有“四千四萬”精神,有敢知敢為的精神。宋新春建議校長們多去改革前沿的城市看看,保持不安逸、不倦怠的心境,以擔當之志,提擔當之能,行擔當之事。
校長還要敢于、善于從實踐中發現問題。“我們只有看到工作中存在的不足,群眾的新需求,才能夠創新,走得更高。”宋新春從學位供給、教育公平等方面的問題舉例,希望校長具備從工作中發現不足,發現群眾新需求的眼光,從而不斷創新,走得更高,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
管好一所學校,帶好一批老師,培養好一大批學生,這很考驗校長的領導力。宋新春解釋,校長圍繞辦好高品質學校逐夢而行,在制定好學校的戰略發展定位后,要思考怎么讓大家主動跟著干,怎么把目標制定到大家的心坎里,怎么讓想法或者追求變成一張張任務清單、責任清單,變成一根根接力棒傳遞下去。此外,校長還要做一個賞罰分明的人,多研究如何帶好團隊,讓每個同志發揮積極性和強項,為共同的目標不懈努力奮斗。
培養核心素養,看無錫實踐
一直以來,無錫基礎教育的課程改革有著前瞻的探索、扎實的實踐和豐富的成果?,F場,4位校長分別從課堂、課程、評價改革以及兒童四個方面作主題演講,展現學校的探索和實踐。
“不管如何定義校長的課程領導力,引領老師高品質落實國家課程都是校長課程領導力繞不開的重要組成部分。”無錫市東林中學校長葉映峰表示,在新課標背景下,課程改革的攻堅在課堂,校長如何帶領老師轉變觀念,主動變革,轉化課程內容,落實新課標理念,其落腳點都在課堂教學。當天,葉映峰聚焦課堂實踐,以《學問課堂:高品質落實國家課程的東林實踐》為題作了分享。
“學問課堂”建設是一所老校自我革命、自我超越的新征途,是東林中學學科育人的策略。目前,“學問課堂”建設進入4.0版。“身為校長要凝聚課程實施的根本動力,提供課程實施的基本策略,保障課堂改革的持續推進。”葉映峰表示,新課標、新課程、新課堂的到來,標志著校長課程領導力的提升進入關鍵階段。這一階段,既是黃金期,也是挑戰期。“我熱切期望在線上、線下專家、同仁的指導下,能夠應對挑戰,努力讓國家課程在東林中學的課堂高品質實施。”
“對于運河文化課程,我們一直在完善、在改變、在進行新的創造。未來,我們一直在路上。”無錫市東林小學、東林古運河小學校長武鳳霞在以《傳承創生:讓課程面向未來》為題的主題演講中這樣總結道。
面向未來的課程是什么樣的?在武鳳霞看來,應該是和國家思路一致的,是傳承優秀文化的,是能打開學生學習空間的,是內容多樣又互相貫通的,是學生親自參加設計創造的。她以東林古運河小學運河文化課程從無到有、從單一到系統的發展為主線,講述學校管理層、教師和學生在課程建構中扮演的角色、承擔的責任。
“經過東林古運河小學四年多的課程建設,我深深體會到‘校長’是課程架構的責任擔當,這里的‘校長’并非一個人,而是一個群體。教師則是課程建設‘正確道路’的開辟者。”此外,武鳳霞強調,學生是課程實施最偉大的存在,讓學生參與到課程開發中,課程才算真正為了“未來”。“面向未來的課程應該是看護學生真善美的課程,是幫助學生認識自身稟賦和使命的課程。”
“五愛小學探索與實踐的‘差異螺旋式校本評價’既關注兒童學業成就,更關懷兒童精神成長,尊重差異、導向發展努力讓評價充滿對兒童深深的愛,喚醒兒童的同時也照亮教育評價的變革之路,讓評價成為看得見的力量。”無錫市五愛小學校長周燕微當天以《賦能與增值:讓評價成為看得見的力量》為題,分享了學校探索通過評價改革推動教育改革的實踐。
五愛小學“低年段無級差”“中年段進階式”“高年段表現性”的學業評價實踐,配合研發的“成長樹”“進階樂園”和“I秀舞臺”系列評價工具,撬動了學校教育面貌和兒童生活,使教師專業“看見力”不斷提升,家長育兒觀不斷優化,綠色和諧的評價生態不斷形成。學校這項實踐還助力課堂教學轉型,力求成為推動學生健康成長,推動學校發展、教師成長的巨大力量。“教育千呼萬喚,需要喚醒的是孩子生命成長的自覺?;诎l展的激勵與評價,需要教育人的平常心,需要循道而為。”她說。
江蘇省無錫師范學校附屬小學堅持研究樂學教育近40年,提出了“為了培養完整兒童”的教育思想,朝著“學生樂學、教師樂教,把學校辦成兒童成長的樂園”這一理想不斷前行。“仔細想來,這也是教育人積極回應教育部關注的、當下教育領域亟須破解的重要課題。”校長張明霞說。當天她作了題為《課程創生路徑:為了培養完整兒童,樂學教育課程育人的思與行》的演講。
近40年以來,錫師附小樂學教育研究經歷了從樂學課程到樂學課堂再到樂學環境的進階三部曲:樂學課程,稱為“沃”的課程;樂學課堂,稱為“暖”的課堂;樂學環境,稱為“潤”的環境,完整建構了樂學教育課程育人體系。張明霞介紹,著眼“完整兒童”的培養,錫師附小的樂學教育沿兩條主線展開,一條基于對客體的認識,知識的完整理解和發現;一條基于對主體的發現,師生關系的重建和改善。學校主要從兒童文化課程、暖認知課堂、浸潤式學習環境三個方面展開研究,構建出一個樂學教育的課程育人體系,從而實現輕負高效、學為中心、全面發展、守望童年的目標。
張華認為4所學校的演講形成了一個整體,體現出了本次課程改革中的標志性特點,即目標、內容和方法一體化,課程、教學和評價的一體化。他認為,無錫在新的課程標準和課程方案頒布前已經圍繞核心素養培養和深度學習展開了探索,取得了很多好成績。希望各校借助課程改革這一新需求,做出越來越好的成績。
本次活動還舉行了圓桌論壇。在梁溪區教育局局長周唯巍主持下,張華、梁溪區教師發展中心副主任魏星、無錫市連元教育集團總校長施麗、無錫市濱河實驗小學副校長劉志強、無錫市積余實驗學校教師周琳就“未來教育觀下如何讓教師成為課程的領導者”這一主題展開對話。
據了解,校長論壇后續將常態化舉行,各區輪值舉行,這將讓校長們對自己的工作都有更多、更深入的思考,共同為無錫教育高質量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我市將不斷努力,直面“新課標”的要求與變化,聚焦素養時代下的課程變革力,培育出更多大胸懷、大抱負、大氣魄、大視野的“教育家型校長”,為加快建設現代化教育強市、努力辦好人民滿意教育提供強大動能。(陳春賢、楊涵)
Copyright(C) 1998-2023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無錫日報報業集團無錫新傳媒網 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或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2120170007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10330069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蘇)字第00306號
蘇新網備2006009 蘇ICP備05004020號